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9年开放课题获批名单
发布日期:2019-06-25 | 浏览次数:
2019年6月12日,实验室在生地楼148会议室召开了2019年度开放课题开题评审会。评审组专家听取了课题申请人的汇报,对部分研究内容进行了质疑、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。基于专家组的评议,实验室决定资助4个本科生团队、11个硕士生团队和10个博士生团队申请的25个开放课题,具体名单如下:
| 序号 | 姓名 | 类型 | 项目名称 | 
| 1 | 董宛蓉 | 本科 | 
			 1990-2019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时空格局及驱动力分析  | 
		
| 2 | 兰天涵 | 
			 基于遥感和PSR模型的雄安新区景观生态安全评价  | 
		|
| 3 | 王佳婧 | 
			 京津冀地区纳污坑塘的高光谱遥感判识方法研究  | 
		|
| 4 | 田雨阳 | 
			 青海玉树7.1级地震重要建筑物损毁评估与验证  | 
		|
| 5 | 姜颜笑 | 硕士 | 
			 基于全局-局部注意力网络的遥感影像人口预测  | 
		
| 6 | 李新港 | 
			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提取  | 
		|
| 7 | 李洋 | 
			 基于多任务学习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  | 
		|
| 8 | 邵琦 | 
			 基于机器学习和高光谱图像的枸杞品质鉴别及品质检测  | 
		|
| 9 | 张滔 | 
			 基于Sentinel-2A影像的京津冀区域建筑物识别方法研究  | 
		|
| 10 | 曾婷婷 | 
			 基于时空结合的地震伤亡人口评估方法研究  | 
		|
| 11 | 赵韶雅 | 
			 考虑出行时间波动的空间优化研究——以北京市医疗体系布局为例  | 
		|
| 12 | 孙莉昕 | 
			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计算平台的山东省冬小麦识别及面积动态变化分析  | 
		|
| 13 | 余珂 | 
			 建筑特征因子对城市热环境影响的季节性差异  | 
		|
| 14 | 李柔静 | 
			 基于深度时空生存模型的PM2.5浓度与胎停育关联性分析-以北京市为例  | 
		|
| 15 | 杨雨晴 | 
			 基于GTWR模型的地表温度空间降尺度研究  | 
		|
| 16 | 夏海萍 | 博士 | 
			 遥感地表温度时空协同降尺度研究  | 
		
| 17 | 王晓雅 | 
			 基于重现期的1980-2018年京津冀小时极端暴雨的变化特征与危险性评估  | 
		|
| 18 | 黄伟 | 
			 结合MaskRCNN与活动基元模型的建筑物精细轮廓提取  | 
		|
| 19 | 田丰 | 
			 华北平原干旱遥感监测、影响评价与气象归因  | 
		|
| 20 | 沈秋 | 
			 基于卫星叶绿素荧光产品的干旱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-以2014年中国干旱为例  | 
		|
| 21 | 姬忠林 | 
			 京津冀地区不同类型水体高分辨率遥感快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 | 
		|
| 22 | 李杨 | 
			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源遥感干旱监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 | 
		|
| 23 | 宁立新 | 
			 基于PSR模型的京津冀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分异分析  | 
		|
| 24 | 杨乃森 | 
			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模型快速训练方法研究  | 
		|
| 25 | 荔琢 | 
			 京津冀城市群湿地退化与风险评价  | 
		
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
2019年6月13日